進入第六個字母的縫製,拇指有點痛,脖子也有點酸,所以趁著中午休息時間,分享一下關於字體的縫製。
有關字體的縫製,一直都是自己在製作拼毯的過程裡,一項較為耗時的工序,當初曾想以市面上較為常被使用的不織布來做字體,一來自己蠻喜歡那樣的感覺,二來是素材取得容易,但在幾經思考過後,希望能將自己作品的完成度提升到另一個階段,所以最終選擇了台灣早期的老麵粉袋來作為製作字體的素材。
字體的組成,主要是由一片又一片的舊布片縫合而成,這也是目前在縫製過程中,唯一一項會使用到縫紉機的工序,待布片縫製完成後,將預先裁好的字模描繪到布料上,並剪下備用;縫字最初會以粗棉線先做一次假縫固定,接著再以細棉線在字體邊緣以平針縫來穩固,然後再改回粗棉線來做邊緣的繞縫固定,這時下線需以微微傾斜的方式從字體下方內側往上穿過布料,然後以垂直90度下針穿過字體與布料,如此動作一再循環,直自所有的字體縫牢為止,最後拆掉假縫線,並在完成後的洗滌仿舊工作後,進行字體的修剪,讓每個字都精神飽滿,充滿自己的個性。
工序過程用寫的,看起來都很簡單,就像字體、字體、字體的繞口令,但每每在實際施作時,卻是又愛又抗拒的,尤其是工作室裡明明有台工業用厚物車。
待續